小針刀
- 許多人受到痠痛的困擾,雖然傳統的針灸、推拿、拔罐和西醫的復健療法通常能夠帶來改善,但對於沾黏性疼痛,這些方法往往只能提供短暫的緩解,疼痛很快又會復發。這是因為組織沾黏不易用傳統療法根治。然而,通過小針刀來鬆解沾黏的組織,能夠達到有效且徹底的治療。只要疼痛與組織沾黏有關,使用小針刀治療通常能有顯著的效果。
- 小針刀的治療範圍相當廣泛,其微創技術以減輕關節應力為治療原則,其方法是在損傷的高應力點處進行鏟剝鬆解,使增高的各種應力得到徹底解除。現階段理論較為完善且應用較為規範的領域,主要涵蓋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和骨質增生症等。慢性軟組織損傷依據解剖位置、結構及病理特徵可分類如下:
- 頭、頸、軀幹、四肢的頑固性痛點:如因軟組織增生、粘連及疤痕化而形成的痛性結節、條索、增厚。
- 骨質增生:例如頸椎骨質增生、腰椎骨質增生、膝關節骨刺或足跟骨刺等。
- 滑囊炎:如肩峰下滑囊炎、髕上滑囊炎、髕下滑囊炎等。
- 腱鞘炎:如屈指肌腱腱鞘炎、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等。
- 肌筋膜炎:如項背肌筋膜炎、臀肌筋膜炎等。
- 末端病變:如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、跟腱損傷等。
- 骨關節病:如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症、僵直性脊椎炎、退化性脊椎炎等。
- 手術或創傷後遺症:手術或創傷導致的損傷過大,造成組織滲出、增生、粘連及疤痕修復,從而影響肌腱和關節的功能,產生疼痛。
- 血管神經卡壓綜合症:多由骨筋膜管粘連或變形導致的鞘管狹窄,如腕管綜合症。
-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:小針刀可以通過減壓和改善局部循環來緩解症狀。